春节期间,有媒体披露,国内有的景区超载拥堵,而黄山景区一些游客却被限客截流在景区门外,引发关注。记者日前走访黄山风景区,一探原委。
景区承载量为何“缩水”?
——提升游览舒适度,增强游客安全感
正月初三、初四两天,黄山风景区迎来春节黄金周旅游高峰,单日接待量均达到冬季日最大承载量3.5万人。当购票游客达到最大承载量80%时,该景区通过交通广播、景区和高速公路电子显示屏及全市导游短信平台对外预警,引导游客游览周边景区或改日进山游览。
有游客提出质疑,为何有些景区人山人海、“超而不限”,黄山却主动划线、“超了就限”?黄山风景区公布的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,为何春节期间突然“缩水”至3.5万人?黄山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国银解释说,根据《旅游法》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《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》要求,景区都要核定和公布最大承载量。不超容量、不超负荷接待游客是景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,也是保障游客权益、维护景区生物多样性的客观需要。
“黄山风景区原先公布的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,今年春节前首次公布冬季日最大承载量,是根据景区实际在国内率先对不同季节的承载量进行细化量化,旨在最大程度保障游客安全,提升游客体验和旅游舒适度。”王国银解释称,黄山风景区核定冬季日最大承载量为3.5万人,一是考虑到山岳型景区的实际,比如海拔高差以及早晚温差大,雨雪天气游道易结冰打滑;二是考虑到冬季的天气情况,比如生态系统相对脆弱,且昼短夜长,白天的游览时间较短等等;三是考虑到游览区域的调整变化,比如兼顾旅游安全和生态维护,每年冬季都会暂时封闭西海大峡谷和天都峰等热门景点。据黄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,黄山市正在抓紧制订黄山景区东部开发整体规划,通过打开东大门实现景区扩容,增加更多更新的旅游产品供给。
“限客令”有没有奏效?
——山上山下不同景,信息对称成难题
今年春节期间,黄山把游客控制在新的饱和容量以内,景区秩序到底怎么样呢?
“去年春节黄金周,黄山共接待游客177141人,其中正月初三接待量达48657人,许多游客因当天的体验和舒适度受到影响,颇有微词。 ”黄山管委会副主任程光华介绍,今年单独核定了冬季日最大承载量,春节黄金周的游客接待量与去年基本持平,且整体平稳有序、服务质量提升,游客满意度明显上升。
迎客松是黄山标志性景观,其所在的玉屏楼区域是黄山的精华游览区之一。玉屏片综合管理组组长余盛明告诉记者,今年春节黄金周,辖区内秩序井然、安全顺畅,没有发生游客滞留、露宿、纠纷等现象,无一有效投诉。他举了两组对比数字:去年春节期间,玉屏片开展游客紧急救援5起,今年没有这种情况;去年该片医疗急救点为游客出诊18起,今年“零”出诊。
据媒体报道,春节期间,与黄山景区内平稳有序的景象不同,该景区外的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、扎堆拥堵。许多被限客截流在黄山景区门外的游客反映“到了大门口,才看到有效信息,已经晚了”。
游客到了黄山门口却吃了“闭门羹”,既影响了旅游兴致,也影响了既定行程。“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是,景区与游客之间的相关信息不对称。”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负责人坦言,为顺应自驾游、自助游的发展趋势,如何实现旅游信息的实时播报以及“点对点”“人到人”的精准发送,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。目前,黄山已着手调研整改,完善旅游信息预报预警机制。
治顽症有“良方”吗?
——实名制预约管理,大数据指挥调度
伴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,如何根治热门景区假日拥堵顽症,不仅考验着景区管理者的智慧,也考量着包括旅游者在内的整个旅游生态系统。
“造成热闹景区假日拥堵现象,主要有两个因素:一是一些景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,不按规定或者设法变通超容量接待;二是带薪休假和弹性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,全域旅游发展不平衡,人们出游不得不挤在公共假期,且存在目标的趋同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。 ”中国山岳旅游联盟秘书处负责人认为,从游客角度来说,只有错峰避流、理性出游,才能保证旅游的基本舒适度。
“今年,我们将在深化智慧景区建设的基础上,下决心推行游客实名制预约管理。”黄山市委常委、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黄林沐介绍,实行游客实名制预约管理,有望减少以往游客排队购票等待的时间,提高游览效率,减轻景区的工作压力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景区智能化指挥调度中心,实时掌握各个节点、各个时段、各个区域的游客流量,科学调度合理分流,有效缓解假日拥堵现象。
“淡旺季差异明显、各地景区冷热不一,仍是当前制约黄山市旅游业均衡发展的瓶颈。”多年从事黄山市旅游研究的黄山学院教授胡善风认为,整合该市各地旅游行业及其相关领域的信息资源,建立基于云计算、大数据支撑的旅游指挥调度统一平台势在必行。他举例,某景区一旦接近日最大承载量,该平台立即发布限流信息以及周边景区的实时接待容量、公路通行状况等服务信息,有效引导游客适时调整线路和行程,实现全市“一盘棋”削峰填谷。
(责任编辑:安徽省彭玲利)
来源:安徽日报